近日,纳米领域知名期刊Nanoscale Horizons (IF:11.6)发表了题为“Intervalley scattering induc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for phosphorene”的重要研究成果。我院太赫兹技术及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先进信息材料与集成器件团队”助理研究员吴钰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先进信息材料与集成器件团队”周柳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为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图1 论文网页截图
研究背景:
在低掺杂半导体中,电子-声子耦合主要限制电输运性能,而对声子热输运影响较小。随着掺杂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关注电子-声子耦合对声子散射的贡献。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电子-声子耦合对磷烯热输运性质的影响。发现电子能带结构的多能谷特征和强的电子-声子耦合强度使得电子在磷烯中具有较强的谷间散射行为。此时,电子-声子耦合主导声子散射,显著降低了晶格热导率。此外,由于磷烯声子能带具有较大的声光带隙,四声子相互作用对于晶格热导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该工作为寻找由谷间散射引起的低晶格热导率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导读:
本文对比了
和
中电声耦合作用修正晶格热导率的差异。
的价带在布里渊区多个能量接近且相互连接的谷和峰,这为电子的谷间散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的VBM位于
点,电子只能在单个能谷中发生谷内散射。
图2 高对称线上(a)
和(b)
的能带结构,插图为布里渊区内3D能带结构。(c)
和(d)
的声子能谱,曲线颜色代表300 K时的平均声子数。
考虑电子-声子耦合效应后,p型
的晶格热导率下降尤为明显,室温下仅有
。并且,在考虑声子间相互作用时,LA声子对热导起主要贡献,当引入电子-声子耦合效应后,TA声子对热导率贡献最大。
图3 考虑不同散射过程(a)
和(b)
晶格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考虑声子间相互作用(c)
和(d)
的累计热导率,插图为300 K时不同模式的声子对热导率的贡献。
通过计算按动量分解的晶格热导率,发现小动量(
)和中等动量(
)的声子主要贡献
的热导。前者将参与电子-声子耦合过程中电子的谷内散射,而后者将参与谷间散射。在很宽的动量范围内,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显著降低了材料的
晶格热导率,下降率均超过
。
图4不同动量声子对(a)
和(b)
晶格热导率的贡献。绿色球体表示
的p型掺杂下晶格热导率的变化率。
本文亮点:
声子间的相互作用一直被认为是材料中声子散射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发现在具有多能谷特性的磷烯中,由电子-声子耦合引起的谷间散射效应主导声子散射,并且由于较大的声光带隙,材料中四声子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我们的工作为寻找由谷间散射的低晶格热导率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9/D3NH00090G
图、文:先进信息材料与集成器件团队吴钰/ 编辑:李卓然 / 审核:李卓然 / 发布者: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