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低维物理与功能材料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3-08-15 浏览量:

 

近日,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IF:32.1)发表了题为“Photoelectron “Bridge” in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Conversion Under Visible Light”的重要研究成果。我院材料中心“低维物理与功能材料团队”的乔梁教授和夏鹏飞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Pir Muhammad Ismail博士和博士后Sajjad Ali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为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图1 论文网页截图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面临着化石能源持续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挑战,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一种借助光催化剂将二氧化碳 CO2 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例如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然而,目前所开发的光催化剂在效率和选择性方面还有待提高。WS2具有1.8 eV的窄带隙,在此基础上构建范德华异质结是实现优异光催化活性的关键策略。然而,在大多数通过非原位组装合成的范德华异质结中,由于较大的间距和势垒,电子转移在两个组分之间的界面处遇到巨大的阻碍。文章通过制备一种磷酸盐桥接酞菁钴CoPc/二硫化钨WS2的磷酸盐桥范德华异质结xCoPc-nPO4−WS2,通过将磷酸盐小分子引入CoPcWS2的界面中,创建电子“桥”而形成紧密的组合,消除空间势垒。通过构建高效电子转移通道提高光催化CO2的还原效率。

 

图文导读:

本文对比了3CoPc/ WS23CoPc/0.6P- WS2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TA光谱(泵浦在400 nm处并在近红外区域探测)如图2ad所示2a中探测波长范围为1400–1650 nm3CoPc/ WS2样品的TA,它们的信号随着延迟时间的变化1510 ps而几乎没有差异,如图2b所示但是从如图2de可见,在样品3CoPc/0.6P- WS2中会产生更多光生载流子。

 

图2 通过飞秒瞬态吸收(fs-TA)光谱检测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a)3CoPc/ WS2 TA光谱,b)3CoPc/ WS2在几个探测延迟处的TA光谱和相对应的结构模型,c)3CoPc/ WS2的归一化衰变动力学曲线。d)3CoPc/0.6P- WS2TA光谱,e)3CoPc/0.6P- WS2探测延迟处的TA光谱和相应的结构模型,f)3CoPc/0.6P-WS2归一化衰变动力学曲线,g)3CoPc/0.6P- WS2优化结构模型,h)3CoPc/0.6P- WS2带状结构和PDOS和i)3CoPc/0.6P- WS2的电荷密度差异。


 


图3 a) 优化样品的光催化活性。b) 光催化稳定性 c) 使用 13CO2 进行光催化还原的质谱,以及 d) 3CoPc/0.6-P- WS2 样品的量子效率。e) 光致发光, f) 与纯 WS2、3CoPc/WS2 和 3CoPc/0.6-P- WS2 •OH 自由基量相关的 FL 光谱, g) WS2、3CoPc/ WS2 3CoPc/0.6P- WS2 CO2 饱和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曲线。h) I-V 曲线和 i) WS2、3CoPc/ WS2 3CoPc/0.6P- WS2 的瞬态光电流响应。


从催化性能来看,如图3, 在所有 xCoPc/ WS2 样品中,CO CH4相对于优化的 3CoPc/ WS2的产物产率分别为 13.9 3.7 μmolg−1。可以观察到,由于其不合适的导带电位,在纯WS2上仅观察到一氧化碳产物(1.6 μmolg−1),而不是甲烷。重要的是,在优化后的3CoPc/0.6P- WS2上,CO的光催化产率为28.1 μmolg−1,分别比纯WS2和优化的 3CoPc/ WS2样品高17倍和2倍。在优化的3CoPc/0.6P- WS2上,CH4的光催化产率也达到7.3μmolg−1,比优化的3CoPc/WS2样品高2倍。这些结果表明,通过在CoPcWS2组分之间的界面上引入磷酸盐,可以显着促进光催化CO2还原活性。此外,经过多次催化测试显示,CO2还原光活性在3CoPc/0.6P- WS2上的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如图3b所示,表明3CoPc/0.6P- WS2样品在光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产物的13C同位素组成也验证了碳源,如图3c所示。13C标记的同位素实验证明,还原产物来自CO2,而不是在整个合成过程中纳米复合材料或其他残留有机物的分解。测试了3CoPc/0.6P- WS2样品在420、550和660 nm处的量子效率,计算结果分别为2.045%、0.32%和0.053%,未使用任何牺牲剂,如图3d所示。


本文亮点:

成功合成了由磷酸盐分子介导的用于电子传输的3CoPc/0.6P- WS2范德华异质结。该结构表明CoPc覆盖了WS2的表面。磷酸盐的存在消除了CoPcWS2组分之间的屏障,并在其之间建立了电子迁移通道,加速了光电子在激发态下从WS2基质向CoPc中的Co催化中心的迁移,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光电子的分离和利用效率。我们的工作为寻找新型高效的CO2的还原催化剂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