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风采】太赫兹技术及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之太赫兹通信技术团队

发布时间:2023-06-09 浏览量:


【编者按】 研究院深入实施湖州市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紧紧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搭建“6+N”科研组织架构,全方位引进人才,积极构建创新人才生态。目前已落地60余个科研团队,主要涉及太赫兹及无线通信、新能源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智联网、卫星导航、生物信息及数字乡村等领域。由此,特推出“团队风采”系列专题,着重展现研究院科研团队执着钻研、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与科研工作者忠于使命、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来自太赫兹技术及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之太赫兹通信技术团队。


一、团队简介

太赫兹通信技术团队,近5年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仪器专项\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防类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2亿元。团队核心成员:国家级人才2人、2名教授、2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3名专职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硕士50余名。2021年,团队牵头建设了湖州市太赫兹重点实验室。

二、主要研究方向

面向新一代通信(B5G/6G)的高速太赫兹通信技术

(1)太赫兹集成电路芯片技术;

(2)太赫兹射频器件和收发前端技术;

(3)太赫兹高速调制及多维度调控技术;

(4)太赫兹超表面及应用技术;

(5)太赫兹高速基带技术;

(6)太赫兹通信系统技术及信道建模、编码技术。

三、成员风采

团队负责人

梁丹,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射频及微波滤波芯片,射频无源器件等。前华为6级技术专家,滤波器总工程师,从2006-2022负责和主导多款华为基站滤波器开发,综合性能业界第一。 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1项。

核心成员

杨梓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军委科技委某领域组专家,原国家 863 太赫兹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四川省太赫兹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太赫兹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包括国家 863 重大项目、自然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等在内的项目 30 余项。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军队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其余省部级奖励 2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150 余篇。


杨自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2003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气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参加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资助的太赫兹T/R芯片项目。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华为先导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芯片的研究工作,获省部级奖励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Nature Photonic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Electronic letters、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SCI论文5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的审稿人。


龚森,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太赫兹调控与通信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KW-GFTQ、1XX专项子课题等多项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GF1XX重点专项等重点项目。近年来,在Optica、NanoPhotonics、Photonics Research、APL、O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


黄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太赫兹通信系统及其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JKW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在APL、IEEE TTST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周俊

周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太赫兹光谱与成像、太赫兹通信与探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级项目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项目。在IEEE Trans系列、OSA系列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兰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太赫兹调控器件与应用技术。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1项、1XX、GF重点实验室等,参与重大、重点项目3项。在Photonics Research、Nano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ion等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5项。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IEEE Nano最佳论文奖、奇思甬动中国创业创新大赛银奖等科技奖励7项。


胡克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太赫兹器件与通信,MEMS芯片与探测系统,光电器件与弱光环境能量捕获等,作为科研骨干参与、负责并已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JKW重点项目等课题,其中共同研发的MEMS传感系统获得国家防爆认证,并在多个基地使用,研发的MEMS成像系统,以性能超标20%通过JKW验收,迄今发表SCI/EI论文等近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出版专著一部。


姜涛,高级技术专家,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19级专家。工作和研究方向包括终端和基站中高性能声表滤波器,陶瓷、腔体滤波器,射频前端模组,毫米波相控阵天线,超材料和人工等离子表面等。做为技术负责人,主导的项目包括华为终端旗舰机射频前端模组,5G毫米波基站设备的封装天线模组,基站介质和腔体滤波器开发,以第一作者申请和授权国际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在PRL,IEEE MTT,OE,APL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邹林,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第八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科领域专业组成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青年锐杰”,从事太赫兹技术及中子散射技术与柔性功能材料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方向涉及太赫兹技术与柔性材料、武器物理与功能高分子、智能半导体材料等;主持参与中子散射及武器材料相关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Chemical Communications、Polymer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专利3项。


王兰,博士后,长期从事基于二维电子材料的太赫兹调控技术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Nano letters在内SCI论文11篇,主持科研项目4项,2021年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创新赛银奖以及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梁华杰,助理研究员,兼职实验员,研究方向为太赫兹调制器件和系统技术,以前三负责人主持国防重点项目集群XX技术,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项目,在Nature Photonics、IEEE EDL、Nanomaterial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一种新型的电压编码多路耦合太赫兹超构移相芯片以共同一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上,该成果获得了中国激光杂志社“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四、代表性成果

(1)学术论著

发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主页推荐论文、Optica封面论文、Nano letters封面论文、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封面论文等在内的SCI论文100余篇。获得2022年度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自然科学发明一等奖各1项;202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全国19项)。




(2)太赫兹超构射频芯片新技术

国际上首次提出将人工微结构与射频芯片相结合的太赫兹超构射频芯片新技术,成功的研制出包括全国产高功率容量THz二极管、最高速率175Gbps调制器、相位调控精度2度可编码移相器、系列太赫兹高功率倍频信号源、太赫兹空间光调制器和波束扫描精度小于2度太赫兹扫描反射面等。已具备太赫兹二极管芯片、太赫兹倍频芯片及模块、太赫兹调制芯片及模块、太赫兹混频芯片及模块、太赫兹检波、高速基带处理模块、太赫兹通信系统完整技术链路和产品级器件。


(3)高速太赫兹通信系统

研制出系列性高速太赫兹通信系统。研制出通信总速率48Gbps的0.22THz上下行收发一体太赫兹高速通信系统;以及总速率大于100Gbps的极化、频分复用太赫兹全固态实时通信系统,该成果获得了我国首个关于太赫兹通信的省部级一等奖。



五、团队荣誉

(1) 2022年度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 202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4) 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5) 2018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

(6) 2021年度院“先进科研团队”

(7) 2022年度院“先进引才育才团队”

团队负责人有话说

太赫兹是一种尚未完全探索开发的电磁波频段,在波谱位置上可以被看作是微波与光波的结合体,因此具备了两者的独特优势。太赫兹通信可以缓解当前无线通信频谱稀缺和容量限制等问题,是未来实现超高速无线通信的首选技术。此外,太赫兹波在安检成像、生物医学、天体观测、大气污染监测以及军事国防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和探索的价值。同时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逐步完善与大规模商业应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已成为研究热点。太赫兹波因具有大带宽和高传输速率能力不仅成为下一代高速移动通信载波的首选,也为各种超高速率传输的应用提供了潜在波段。因此我们团队致力充分发挥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容量大、易于跟瞄等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太赫兹技术在超高密度通信、超宽带无线接入、安全保密通信等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为推进太赫兹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源:太赫兹通信技术团队 / 编辑:李卓然 / 审核:李卓然 / 发布:李卓然